顯示具有 關於敬拜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於敬拜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我的教會到底該不該組青少年敬拜團﹖


by四季保佑2012.5.17初稿
這幾年筆者在教會服事、做培訓,或到不同教會觀摩時,發現很多教會都因為青少年羊群的流失,面臨了是否該組青少年敬拜團的問題,但為了吸引青少年來教會而組的敬拜團,若倉促成軍,沒有長遠的規劃以及好好的預備,敬拜團的運作上可能成效不彰,不僅無法成為其他青少年的好棒樣,且易令帶領者感到灰心與挫折。
筆者根據自身多年擔任青少年工作及規劃教會音樂服事的經驗,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書籍的資訊,提出以下淺見。
對教會成立青少年敬拜團的評估
1.我們的教會是否有為青少年設立該年齡層固定的團契聚會時間或青少年崇拜時段?並有願意擺上的專人來牧養他們?
要成立青少年敬拜團的前提,應是這群羊能有固定的教會生活,並且有愛他們、願意付上代價的牧者或同工牧養他們,幫助他們學習彼此相愛、有機會培養一同參與服事的默契。因為正在尋找自我認同的他們,喜歡從同儕團體找到歸屬感之外,有一個不計代價、願意長期委身陪伴他們過教會生活的屬靈長輩、輔導,能與他們建立深厚的關係,並能在當中適時引導,那麼未來要成立任何服事團體或福音隊才能事半功倍,且此人是評估能否成立青少年敬拜團的關鍵人物,甚至也是最適合擔任敬拜團領導者的靈魂人物。
若您的教會現在連青少年專屬的聚會時間都沒有,或者青少年出席聚會的狀況七零八落,那麼,好好整頓青少年事工,徵召有負擔的同工,好好投入輔導人力,幫助孩子們回來過穩定的教會生活,才是首要目標!
    2. 教會牧者或屬靈長輩們是否支持成立青少年敬拜團?是否有人願意出來擔任領導者及輔導?
    讓教會的屬靈家長了解成立青少年敬拜團的異象、目標及籌備計畫,並取得支持與代禱是很重要的一環,能讓更多人一起關心此團隊的建立,並有機會成為幫助者。而能向教會傳達此件事的人,通常也就是最有負擔成立青少年敬拜團的同工,此人未來的角色是籌組敬拜團的重要推手,他的角色也會如同青少年團契或牧區的輔導一樣重要,是引導與幫助孩子們建立團隊默契的推手,也是孩子們服事態度的學習典範!

    團隊雛型的建立:傳達異象與挑選創始團員
敬拜團的設立目的應該是提供孩子們服事神的機會,就像詩班、福音隊等等一樣,因此它絕對不是非要不可的,也不能強求的。建議籌備期至少半年至一年。
要擔任敬拜團員,就要有謙卑與順服神的心志,願意成為敬拜神的人,願意學過敬拜的生活。
如何尋找合適的創始團員?建議從成立禱告會傳達異象兩件事著手。
先挑選(1)「重生得救」(已受洗或確定做了決志禱告)(2)已有穩定聚會生活者、(3)「渴慕神」或願意親近神。最好此三條件皆備者就是我們優先考慮的創始團員,就算只有兩、三位皆可。
你會發現我所列出的創始團員條件並未加入有音樂恩賜者」,因為服事態度正確了、就會願意委身、願意付上代價,未來要培養他們的音樂技能就不是難事,當然有音樂恩賜的孩子,本身有以上基本條件是再好也不過了!
把這群我們心目中的創始團員,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召聚一起於會前15~30分鐘也好。禱告內容從為青少年會友、為教會肢體等皆可。從禱告的操練中可逐漸培養他們倚靠上帝的心志,同時代禱也是作為一位基督徒最基本的服事,敬拜團員也必須是喜歡禱告的人才對!若平常很樂意幫忙做事、彈琴的人,卻不願意來禱告,是否也意味著他很有可能想藉由檯面上的服事來討好人,或喜愛表現自己的能力,甚於來親近神?
在禱告的操練過程中,我們可逐漸發現他們的個性很恩賜,以利日後成立敬拜團的邀請。
另一種較任務型的作法,是向所有孩子們傳達即將籌備青少年敬拜團的計畫,須為此一起花半年的有分別出來的禱告時間和預備,歡迎有負擔的人一起參與,並安排機會和你心目中的預備團員們吃飯、讓他們了解你有成立敬拜團的異象,邀請他們和你為成立敬拜團禱告,未來可以安排固定的禱告時間,一個月一次、兩週一次、每週一次皆可。
在禱告會過程當中分享關於甚麼是敬拜?如何敬拜神、如何過全人獻上的敬拜生活、正確的服事態度等概念。甚至也可挑選一本適合他們閱讀的敬拜相關屬靈書籍或文章,有機會一起討論心得。
這個小型禱告團隊成形後,也可逐漸邀請原本並無負擔加入團隊,但有音樂恩賜、你期待他未來可以成為團員的孩子進來,幫助他在籌備期間有靈命成長的機會,並讓他更明白敬拜團的設立目的、服事心態的建立等。
    若你的預備團員都已確定願意立約委身參與事奉至少一年(時間長短請各自斟酌),那麼可訂定更明確的計畫,並按照才能與恩賜分配服事工作或培訓計畫。
    安排出外觀摩
    優點:可幫助孩子有個美好的目標,對自己未來服事能有正向的期許。
    缺點:若沒有好的引導、按部就班,容易變成眼高手低、盲目崇拜,陷入非要學人家做所有的動作不可才叫做敬拜團的迷思!
因此,輔導們必須幫助孩子不只看到他們人數興旺、現場氣氛很High、樂手很厲害、做出來的音樂好聽等表象,建議除了參與青年崇拜聚會之外,也能安排該敬拜團的領袖或牧者、團員,分享他們成立的過程、付上多少的禱告代價、培訓代價等。同時也要幫助孩子們思考,觀摩對象的敬拜團作法是否全盤適用於我們自己的教會?那些值得我們學習、哪些不適合?現今此種慶典式的敬拜讚美崇拜形式背後的神學根據為何?

    任務分配與培訓計畫:
    有多少人、多少才能、多少設備和預算,就做多少事
    筆者認為以台灣30年前至今的音樂學習環境,教會界的孩子從小還是以學習鋼琴或鍵盤樂器為多,加上現今的電子合成器科技發達,可代替許多其他樂器的聲音,因此不見得敬拜樂團非得有爵士鼓、電吉他等需再花錢購置的樂器。
    最小型的敬拜團規模,只要有敬拜主領、人聲、鍵盤手、多媒體播放及音控同工就可成型。通常不會樂器的孩子都只能去擔任人聲,但人聲亦需要訓練和栽培的;而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任務就是多媒體播放及音控同工,他們的重要性不亞於音樂同工,因此這樣的任務可讓完全無音樂恩賜,但又很願意參與團隊服事的孩子擔任。
    當然,我們一定還能創造出其他任務給孩子們,例如禱告同工負責每次團練前帶大家禱告;敬拜團書記、譜務、司庫、聯絡等等,未來敬拜團若繼續成長,也添購大型樂器、音箱等,就需要有人負責管理樂器和電子設備。
以下粗淺列出一般中大型教會每次聚會在現場看得到的敬拜團同工,這些角色都必須不斷的接受裝備與造就,就連音控就是一門專業,但在青少年的敬拜團中,我們可以用現有的設備和知識逐漸教導他們技巧,邊做邊學,未來有機會讓他們接受機構舉行的裝備課程(如磐石敬拜學校、新心音樂、讚美之泉、升級吧敬拜讚美營隊等),或教會內部自行辦理培訓:
任務/角色
人數
任務內容
敬拜主領
1
1.屬靈任務:帶領會眾敬拜、親近神、能帶領公眾的禱告。具有屬靈的領袖特質,建議成立初期由敬拜團的輔導擔任為佳。
2. 音樂任務:必須要會唱自己選出來的歌,音準和節奏感正確是基本要求。
  有樂理基礎:看得懂譜、具基本的和聲、編曲概念為佳。因為要決定曲目的唱法、串接等。此條件若無法做到,可請專業的音樂老師在團練時給予音樂上的指導。
Vocal人聲
(有人翻成配唱”)
1-2
幫助敬拜主領唱主旋律之外,也能有機會唱合音,豐富人聲的音色。因為敬拜主領不見得所有時刻都會拿著麥克風唱主旋律。
鍵盤手
1-2
使用鋼琴或電子合成器、電鋼琴等皆可。若與其他樂器配搭,要懂得襯托或補強其他樂器的特色。
多媒體播放
1
每次團練必須清楚排練流程、歌唱順序,並製作投影片。
音控
1
若教會並無複雜的音控台,此任務可與多媒體播放合併為同一人擔任。
打擊樂
1
若沒有人會任何打擊樂器,至少鈴鼓、沙鈴、手搖鈴等小樂器,若花一點時間練習手和節奏的穩定度,使用於快歌時也能幫助會眾開口唱詩!
小型教會可考慮價錢較經濟實惠,又不難學的手鼓類:木箱鼓、金貝鼓,好好加以練習,它們的共鳴在200人的會堂都能有很好的效果。
教會空間大、經濟條件好到非買不可爵士鼓時,請優先考慮電子鼓的可能性,而爵士套鼓也有分大小、運用隔音板等學問。
吉他
1-2
沒有預算買電吉他和音箱的教會,能夠先使用木吉他就很棒了!若連會彈木吉他的人都沒有,只要有電子合成器就可以幫忙做出吉他的聲音!!
貝斯
1
同上,可用電子合成器代替。

學習音樂是件長遠的路
筆者建議要謹慎考慮讓孩子們從零開始學新的樂器、或花很多錢購置都還沒有人會使用的爵士鼓、貝斯、電吉他等。的確有許多家長或教會都會質疑青少年的心性未定,是否學樂器只是三分鐘熱度,教會為他們花了大把鈔票卻成效不彰、孩子可能也學得很挫折或失去學習熱情。
    而學樂器這件事並非一蹴可幾,筆者認為要能夠在敬拜團中服事,最低標準要能看得和弦和譜,節奏要穩定。(關於看懂譜這件事可能有人不同意)若每週認真練習,並有老師指導,以吉他來說或許半年至一年就可以慢慢上手彈出最基本的三至五個調性。但鍵盤能力的培養需一年以上(爵士鋼琴的教法)
    教會中若有孩子已經學習樂器多年,只是缺乏服事機會,他們願意委身出來服事是最好不過的,若他們原先會的樂器並不在一般現代敬拜樂團的編制中,音樂總監或敬拜主領可想辦法編排他們在樂團裡。
      但若真有孩子願意付上一年以上的代價努力從頭學習新的樂器,家長或教會應該陪伴和鼓勵他們,幫助延長他們學習的熱情;並在花錢送他們上課之前事先立約,培養責任感,例如不遲到、曠課,全勤一季,教會可贊助一半的學費等。且最好是有同伴們一起團練,能彼此加油打氣。
    團練是必須付上的代價
    敬拜團隊要能夠順暢的帶領會眾敬拜,能夠吸引人來親近神、享受敬拜唱詩的時刻,除了團員們的靈命能夠成為眾人的榜樣外,音樂技巧和聲音的傳達也必須具有一定的水準,任何音樂技巧再厲害的敬拜樂團,除了自己本身苦練音樂技巧之外,一定要在上場服事前花時間團練。否則七零八落的音樂,或沒有事先預備的敬拜主領,勢必是干擾會眾親近神的殺手之一。
    要能夠帶領團練的人,最好具有音樂恩賜、有編曲概念,懂得安排各種種樂器在哪些地方發出樂音,也聽得出哪個樂手音準或節奏上出錯,若敬拜主領沒有此能力,可以聘請專業的音樂老師在團練時給予敬拜主領和樂手們指導。
    團練時間不僅是學習合一事奉的機會,更是磨合團員們彼此默契的機會,身為屬靈領袖的輔導或敬拜主領、團長等,應幫助團員們在此時間不是只有練習音樂技巧,還要透過一點話語分享、彼此代禱等培養正確的服事態度、激勵團員們服事的熱情、對神國事工的嚮往。說穿了,敬拜團就是團契的縮影,帶領的輔導們或牧者也必須發揮牧養的功能。
   安排服事與總檢討
    成立初期建議可在青少年的聚會中,先從半年一次服事、一季一次服事,逐漸增加到雙月排一次服事、一個月一次,切勿一開始就安排過度密集的服事,造成團員們的壓力。未來越來越成熟後,輔導可評估是否參與外界的邀約,例如社區活動、里民大會、聖誕節街頭音樂佈道會、愛心園遊會等。
   每次的服事結束後,輔導可帶領大家做感謝的禱告、用彼此相愛的心來檢討服事狀況,做為日後進步的動力,當我們願意修正自己、將神所賜的才能發揮出來,就是獻上活祭了!

  結語:
    成立青少年敬拜團並不是一件易路,不僅要有願意委身的輔導/領導人,不計代價委身付出,並尋求神的心意、教會的支持,也要懂得如何與孩子們相處、了解青少年的特質,用無比的愛心與耐心陪伴他們,在靈命上和音樂上都能給予造就,幫助他們透過音樂團隊的服事成長,正確引導他們,這些都需要花上數年以上的代價,你的教會準備好了嗎?

參考資料:
駱玫玲著。《原來是這樣Young—青少年牧養故事》。新北市:橄欖/華宣,2011
蘇鮑伯(Bob Sorge)著,劉秀慧譯。《探索敬拜(Explo ring Worship)。台北:以琳,1994
約沙法敬拜團網站
http://forum.praiseu.com/topic.asp?TOPIC_ID=927&CAT_ID=1&FORUM_ID=21&Forum_Title=%A8%E0%B5%A3%AA%BA%B7q%AB%F4&Topic_Title=%A8%E0%B5%A3%BBP%A6%A8%A4H%B7q%AB%F4%AA%BA%B2%A7%A6P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教會到底該不該組敬拜團﹖


這幾年筆者在教會服事、做培訓,或到不同教會觀摩時,發現很多教會都面

臨了「到底該不該組敬拜團」、「我們想組團,可是該怎麼做」的問題。
會發出這些呼聲的原因,不外乎:
1.「我們的青少年都快要變成靈糧堂的會友了!
2.「我們的孩子都不怎麼來教會,如果有個團讓他們服事,或許就可以促進他們來
教會的意願!
3. 敬拜讚美似乎已經是台灣教會的主流風潮,若我們不跟進似乎就會落伍,
崇拜時好像不夠High、會友人數無法增長
4. 「我們團契會音樂的人不少,為何不組個團呢」(實際上,所謂的會音樂
可能只不過是有人會彈一點吉他、有人學過爵士鼓、有人會彈琴…)
事實上,近年來有許多教會音樂學者或神學家,對於非靈恩派的教會一味模

仿所謂敬拜讚美的音樂和崇拜形式感到憂心,因為我們往往只看到表面,

以為用這種崇拜方式可以吸引未信者或聽慣流行音樂的青少年來到教會,殊

不知我們往往忽略敬拜讚美的由來及神學觀念。
    根據《當代聖樂與崇拜》的作者赫士德博士(Donald P. Hustad)指出,美國
拜讚美音樂的由來深受二十世紀下半葉的靈恩復興運動、教會增長運動所影響,
這促使福音派及主流派教會設計出一些能夠吸最快引人到教會的崇拜儀式。   
這樣的例子筆者剛好從『直奔標竿』(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一書中發現。
作者Rick Warren牧師,在書中第十五章就提到,他在加州橘郡的馬鞍峰教會
牧會時,決定崇拜音樂風格的關鍵,是調查當地大部分居民都愛聽流行音樂
電台,因此他選擇流行音樂風格作為崇拜音樂,當然也須用現代流行樂團
來做音樂服事,而每個主日對他們而言都是福音主日,主日崇拜也被設計成
為氣氛熱鬧的「崇拜慶典」。
難怪赫士德博士會評論福音派教會似乎崇尚流行,許多教會的崇拜儀式與
選擇的詩歌都隨著潮流走,忽略神學或屬靈的意義(註一)且在經過一段時間
後,他個人對此現象感到失望,因為許多跟著此種潮流走的教會,只唱短歌,
而完全不唱其他類型的詩歌,例如描述屬靈經歷的福音詩歌、認罪悔改的詩歌
、懇求順服的詩歌、教導真理的詩歌,只唱關於讚美的歌,「而且對讚美的
認知又是那麼的狹隘(註二)
因此,筆者每當有機會演講時,總會提醒弟兄姊妹,唱詩猶如吃飯,要營養均衡,
不可偏食,我們當父母的總不會每天每餐都買麥當勞給孩子吃吧!唱詩也是如此,
雖然聖經沒有規定到底要用何種音樂風格、何種歌詞來敬拜神是最好的,那麼
我們應該學習開闊我們的心胸,不僅能接觸與流行接軌的現代短歌,也能唱
經過數百年時光所淘選下來的各種聖詩,才能幫助我們在唱詩時對真理有
更豐富的認識,畢竟無論哪一種詩歌,都有其優缺點,多元的選唱詩歌,
才能幫助會眾更豐富的敬拜,因為有句話說聖詩是平信徒的系統神學。
再者,到底靈恩派對於讚美的神學觀為何﹖「許多神學家認為,二十世紀的靈恩
復興運動,是藉著歌頌讚美,試圖恢復圍繞約櫃的大衛敬拜儀式。(註三p.316)
因為在大衛王的時代,人們會在約櫃所在之處日夜唱詩讚美神,不僅用響亮的
歌聲、樂器,也用舞蹈,而放置約櫃的至聖所,是祭司可和神有深厚且親密
的交通之處,故現代敬拜讚美的儀式中,相當重視聲音與身體的表達,且鼓勵
信徒充分對神表達心中的愛慕,這也是我們很容易在靈恩派的崇拜中,
看到信徒們很習慣大聲歡呼、拍手、舉手、跳躍等外顯行為。加上所選用的
現代短歌,歌詞多表達個人對神的情感,例如「我要單單愛慕你、我要敬拜你、
我要、我音樂團隊營造的氛圍容易炒熱氣氛,故通常被學神學家批評過於
感性。
    事實上,崇拜儀式的焦點是服事神、敬拜神,不應該是為傳福音、教導聖經、
或為諮商而設計的,所以音樂和樂器的使用,只是輔助會眾敬拜神的角色。
敬拜應該是全人(包括身體、情感及心靈)的投入;信徒們應該熱切地等待、歡喜
快樂的參與,並在崇拜結束後,留下美好的回憶。」但每個教派、每間教會都有
其獨特的文化,所以非靈恩派教會的確可學習靈恩派教會,能根據上述神學觀,
幫助會眾多點感性熱切的表達我們對神的愛;反之,靈恩派教會也
可學習多一點理性在信仰生活中。
最後,教會應該根據其所認為的神學觀和聖經真理、評估會眾的接受度、以及
具音樂服事的人才狀況、軟硬體設備等規劃,來考量到底要不要有「敬拜團」﹖
但筆者想反問各位,廣義來說,難道詩班在獻詩時,唱出敬拜的歌詞、或認罪
悔改的歌,難道不也是個帶領會眾敬拜的「敬拜團會眾一起唱詩時,
不是更大的敬拜團嗎﹖一位領唱和一位只彈鋼琴的樂手,難道就不能帶領敬拜
了﹖教會沒有人會彈吉他、買不起爵士鼓,難道就不能敬拜嗎﹖
    是否要成立敬拜團,筆者認為教會牧者、長執與音樂同工們要先思考下列問題: 
1. 我們教會對「敬拜/崇拜神學的認識是甚麼
2. 我們教會為何非有敬拜團不可﹖我們是否對它有錯誤的期待﹖本末倒置地
認為成立敬拜團就是復興青少年的超級特效藥﹖青少年可在一夕之間回到教會﹖
如果是想要復興青少年的靈命、或吸引更多青少年來教會,我們難道不該先思考
如何成立專責輔導團隊,紮跟在青少年的關懷與牧養策略﹖
3. 我們的會眾需要怎樣的崇拜方式﹖最優先要改善的問題是﹖或許改善領會技巧、
提升司琴的彈琴技巧、設計有創意的崇拜方式、善用與整合教會的音樂人材、甚至
是好好聘用一位專職的音樂同工/傳道,或許就能改善崇拜的品質,而不是只想靠敬拜團。
4. 我們教會的增長策略是﹖到底有沒有計劃性地落實福音工作﹖敬拜團不是人數
增長的唯一救命丹!
若以上對敬拜團的錯誤期待都已消除,教會仍然想組敬拜團,就需考量下列因素:
1.      我們對成立敬拜團的異象是﹖教會的牧者、長執同工、會友們對成立敬拜團
的看法為何﹖大家對成立敬拜團有何疑慮﹖
2.      我們想要甚麼樣的敬拜團﹖是古典的、現代的、甚至是混搭風﹖沒有人規定
敬拜團一定要有那些樂器。國內外,有哪一個敬拜團是我們所羨慕的﹖可成為
我們的榜樣,但要謹慎思考,不能全然模仿別人的外在形式,要找出適合自己
教會的方式,且一個可成為模範的敬拜團,必定經過長年的累積,任何成就都
不是一蹴可幾的。
3. 有哪些同工對成立敬拜團有負擔、未來能夠一起服事。最重要的是,誰願意
身先士卒,第一個委身且領導這群同工有計畫性的籌備,這位領袖通常以牧者
為佳。領袖並須負責帶領同工群一起禱告、一起籌備,可以從敬拜書籍的讀書會
開始運作。不要急著趕快服事,可一起為這個異象禱告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並建立
同工們的服事態度、敬拜神學觀、學習過敬拜的生活等。
4. 我們要如何分工、任務編組﹖簡單的組織架構先出來。起碼有團長、主領、樂手
(初期只有一位也沒關係)、或人聲(初期沒有也沒關係),不要忘記音控人員和播放
投影片也是很重要的團隊,特別是音控是一門專業領域,台灣現在的教會相當缺乏
音控人才,舉凡需要插電的樂器,呈現出來的聲音狀態幾乎都操之在音控手中。
另外,有多少人就做多少事,草創之初不可能甚麼都有。
5. 要成為敬拜團隊,要有何種資格(已受洗、或穩定參加主日崇拜和小組聚會、
不能是音癡等等)
6. 我們教會有哪些人材可邀請進來服事,若他某一方面尚未達到可接納的資格,
我們如何提升他,讓他有朝一日可進來服事﹖例如還沒受洗者,可由牧者或負責
的輔導同工,多關心其信仰狀況、安排一對一慕道課程等,幫助他更認識信仰;
若很有心來服事,可是音樂技巧不夠、不知道怎麼領會等問題,可安排培訓課程
幫助他。
7. 我們願意付上何種代價來服事﹖敬拜樂團的服事決不是輕省的服事、它是需要
花時間學習、經過許多磨合、培養默契的服事,我們應該小心謹慎,不要以為
自己很厲害,樂器只學了三個月就可以上台服事;不要以為現在的服事技巧就夠了,
要存謙卑的心,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把最好的獻給神。
8. 我們教會的空間、軟硬體設備是否足夠達成我們想要的方式﹖
(1)               我們的會堂天花板、牆壁等設計是否適合所有樂器的使用﹖例如公寓
怕吵、天花板太低或玻璃窗太多,容易讓聲音回溯率高,聲音變得嘈雜。
(2)               講台的空間夠擺得下所有樂器和音箱嗎﹖
(3)    我們有夠用的音控設備,來處理需插電的樂器和麥克風嗎﹖有些樂器需要
麥克風擴音,例如鋼琴。我們有足夠的麥克風嗎﹖
(4)    若要買爵士套鼓,我們知道請教誰來幫我們挑適合的鼓嗎﹖筆者近年來上了
一些課程,才知道原來爵士套鼓也分大小,一般怕吵的公寓可買最小號的鼓,或甚至用電子鼓。
(5)    若無法購置爵士套鼓,其他手鼓也可代替,例如Djembe 鼓、曼波鼓、康加鼓等,
只是要派人去學。
9. 我們教會有多少預算和資源可支持敬拜團的成立﹖是否有相關同工可幫忙﹖
(1)               改善音控設備的預算、添購樂器的預算、團員們每年受訓的預算。
(2)    是否有音控人才可在每次敬拜團練習及服事時,知道如何調整聲音﹖
(3)    誰負責去採購最適合教會的設備﹖
總之,一個敬拜團隊,當然成熟的靈命和服事的熱心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忽略
音樂技術和周詳的規劃,若沒有受過一定的訓練就貿然服事、沒有和教會

充分溝通、沒有讓會眾們了解成立敬拜團的目的和背後的神學觀,易造成

會眾們困擾和誤會,可能是覺得敬拜團太吵、認為敬拜團員都在作秀、或

讓人每次主日崇拜故意遲到(筆者就曾遇過,聽古典音樂長大的會友一遇到

敬拜團服事的主日,就故意遲到20分鐘)
願有心做音樂服事的弟兄姊妹,能在靈命與技巧上一同成長,學習謙卑自己;
願有心發展現代敬拜樂團的教會,能夠多方了解敬拜的真義,不要一味

趕流行,而是找出最適合自己教會的方式!
註一:《當代聖樂與崇拜》,赫士德(Donald P. Hustad)著,謝林芳蘭譯。台北:校園,1998。第314頁。
註二:《當代聖樂與崇拜》,第316頁。
註三:《當代聖樂與崇拜》,第316頁。
作者:四季保佑於2011/6/12 Am.14:15完稿